看看书屋kkshuwu.com

看得往京城走的流民开始回头,跟在姜遥岑的队伍两侧,既不敢靠得太近也不愿离开。

很快就到了宋河。

宋河的水现在已经很浅了,成人下水不过齐胸,不需要船已经能过河。

可是粮车不行,下水必然要湿了粮食。

走到河边的队伍停了下来,也有人把信报给姜遥岑。

姜遥岑到队伍最前,站在宋河边。

这时停下的不止是他带的人马,还有跟着粮车过来的灾民。

姜遥岑看着宋河,这不深不浅的水也太尴尬了,深了可以行船,浅了可以直接拉车过去。

眼下这个深度可怎么办?

有兵卒下水试了,水流不急,走过去完全没问题,看看那齐胸的深度,姜遥岑想起谢大人说的:要尽可能利用尚有余力的灾民——把有余力的灾民用好了,不只能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还能消耗掉他们寻衅滋事的精力。

姜遥岑指挥兵卒顶五十袋粮先过河,在对岸开始垒灶熬粥。

然后又找来敲锣的兵卒,吩咐他们喊:“扛两袋粮过到对岸,送到地方粮不湿,就可以先分到一碗粥。能再送两袋的,可以再得一碗粥。”

本来能过了宋河往京城去的,身体都是些在灾民中算是好的,真的老弱妇孺连齐胸深的水都过不去。

灾民听到兵卒的喊话,一下就有六百多人报名。

姜遥岑打发了一个百夫长带人去收能扛粮的灾民,挑了身体好个子高的,扛粮不会有问题的,这样还收了四百多人。

姜遥岑又领着兵卒们送过河一部分粮,余下多一半是被组织起来的灾民们送过河去的。

而且他说的话绝对算数,送两袋粮的,先喝了粥再继续送粮,都没有拖欠。

过了宋河之后,姜遥岑继续让人喊话,“能跟着粮队干些杂活的,每天多得一碗粥。”

于是灾民们又加入到垒灶,熬粥,组织排队等各种事务中。

就这么才过了一条宋河,姜遥岑带的人手就多出了一千。

谢大人这些个招真是学到了。

还有一点他一直记得,要与灾民同吃同住,才能真正收拢下人心。

谢大人说:就算有一天粮不够了,灾民们也会相信一个跟他们一路一起风餐露宿的大人。而不会去信一个膘肥体壮,只会发号施令的大人。

跟着姜遥岑的灾民每天得到的也不多,只是少的可怜的两碗粥,可那是他们长久以来没有尝到的味道,一个个都视若珍馐。

姜遥岑和兵卒们就只能和灾民们一起吃不饱。

带着一路上遇到的灾民,每天还有两次要停下来煮粥,虽然姜遥岑先于余少建一天启程。

却在三天后被余少建追上。

前面就是渡县,余少建说:“姜大人慢走,本官先到渡县去给你筹措粮食。”话毕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