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弟子规》 (2 / 2)
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 清朝 李毓秀 ’
《弟子规》是陈琦前世清朝秀才李毓秀所着,是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延伸而来的行为规范体系,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很适合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们背诵。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乐意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分为八章。
第一章为《总叙》,主要讲的是教育为学之道。
第二章为《入则孝》,主要讲的是如何为孝之道。
第三章为《出则弟》,主要讲的是兄弟相处之道。
第四章为《谨》,主要是讲修身之道。
第五章为《信》,主要是讲为人之道。
第六章为《泛爱众》,主要讲的是处世之道。
第七章为《亲仁》,主要讲的是择师之道。
第八章为《学文》,主要讲的是学习之道。
《弟子规》是一部启蒙学科中的经典。内容浅显易懂,顺口押韵,以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虽然在陈琦的前世,有很多所谓的学者、专家,将《弟子规》看做是封建礼教,看做是培养封建统治者奴才的黑规,是反动守则,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当做是满人统治汉人的工具,从而处心积虑的激化民族矛盾。
但是在陈琦看来,书籍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别,只有懂和不懂的区别。不管到什么时候,懂规矩,懂礼貌都应该被否定,更不应该是错误或是讨伐的东西。见到父母老人就应该有基本的礼教,而不是盲目的盲从西方或者别的什么狗屁文化,将没礼教当做‘先进’,将懂礼貌看做落后。
并不会有人看过《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就殉情自杀的;只会学到对爱情和忠贞的向往。也不会有人读了《离骚》就跳河学屈原的,只会学到忠诚和气节。文章终究只是文章,我们既不需要夸大文章的影响力,也不要低估我们的孩子们的判断力。
陈琦之所以会写《弟子规》,是因为他在孔府藏书楼上看到了儒家几位大贤在批注《为学篇》的时候,都在着眼于计较先为学还是先为人的这个观点。而无视了孔师在《学而篇》中关于修身的基本要求,更有甚者在着书立说之时,指鹿为马,胡说一通。根本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在陈琦连续读完六本这类型的书后,陈琦这才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写了这篇《弟子规》,作为给那六本书的批注。但是因为他今天还要来参加文比大典,所以也就没有将这弟子规拿来。
因此,在陈琦离开前才会特意的叮嘱孔仁,将这篇《弟子规》收起来,希望能有些作用吧。
在孔丘和孔仁看完这篇《弟子规》后,两人对视一眼,无奈的笑了。他二人在儒家经典研习方面算的上大家了。陈琦的这篇《弟子规》,从文笔上来讲,从行文上来讲,都算不上精品,只能勉为其难的称之为上品。但是,在二人逐字逐句的进行详解后,他们发现,这篇《弟子规》太适合他们草庐那种以教书育人为业的人了。尤其是那极具韵律的平仄音,更是非常符合小孩们的口语习惯。
突然,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这是什么字体呀?为什么之前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