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书屋kkshuwu.com

- 土壤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品质,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 水污染:受到污染的灌溉水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麦田,对小麦根系造成伤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小麦叶片造成伤害,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自然因素:

- 气候条件:

-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病虫害滋生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例如,小麦蚜虫一般在温度 12 - 20℃、相对湿度 50% - 80%时繁殖最快,在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时容易大发生;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 2 - 3 天以上的阴雨天气,且温度在 15℃以上时,就容易爆发。

- 湿度:高湿度环境利于许多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害虫的生长发育。像小麦白粉病,在相对湿度较高时发病较重;在潮湿的麦田,纹枯病也容易发生和传播。

- 降水:过多的降水会导致田间积水,使小麦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生长势减弱,抗病虫能力下降,同时也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如小麦根腐病在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而在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小麦植株生长不良,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在干旱条件下往往发生严重。

- 土壤条件:

- 土壤质地:不同的土壤质地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例如,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小麦生长势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黏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差,在湿度大时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如全蚀病、根腐病等。

-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不足或不均衡,会导致小麦植株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虫害。如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会使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容易受到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攻击;而氮肥过量,又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旺,组织柔嫩,增加感染白粉病、锈病等病害的风险。

- 土壤酸碱度:偏酸性或偏碱性的土壤可能影响小麦对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植株生长异常,进而引发病虫害。例如,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对磷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病害。

- 病虫草害基数:上一季作物收获后,遗留在田间的病虫草害残体,如病株、病叶、杂草等,会成为下一季小麦病虫害的初侵染源。如果这些残体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和处理,病虫害基数就会积累增加,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加重。例如,小麦赤霉病的病菌可以在稻桩、玉米秸秆等残体上越冬,来年条件适宜时侵染小麦;麦田中的杂草是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寄主和栖息场所,杂草多的麦田,害虫发生往往也比较严重。

- 人为因素:

- 种植管理:

- 品种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如果选择了不抗病虫的品种,或者品种的抗性已经退化,就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例如,一些感病品种在锈病流行年份,发病程度会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部分不抗赤霉病的品种,在赤霉病高发区种植,发病概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

- 播种时间:播种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使小麦生长发育与季节气候不匹配,从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播种过早,小麦冬前生长过旺,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在冬季遭受冻害,同时也为病虫害的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播种过晚,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苗弱,春季返青晚,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例如,在一些地区,如果小麦播种过早,春季容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播种过晚,后期可能受到蚜虫和干热风的危害。

-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麦田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例如,密度过大的麦田,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发生往往较重;同时,由于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小麦生长势弱,也容易受到蚜虫等害虫的侵害。

- 施肥浇水: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施用不足,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旺,组织柔嫩,易感染病虫害。浇水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抗病虫能力。例如,浇水过多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容易引发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而在干旱条件下,小麦植株生长不良,蚜虫等害虫发生会加重。

- 田间管理:田间杂草清除不及时,会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还可能为病虫害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麦田中的看麦娘、野燕麦等杂草,是小麦蚜虫、吸浆虫等害虫的寄主;同时,杂草还会影响麦田的通风透光,增加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也会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

- 农药使用:

- 农药选择不当:如果选择的农药不对症,或者使用了过期、假冒伪劣的农药,就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甚至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例如,使用对小麦锈病无效的农药防治锈病,必然达不到防治效果;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蚜虫,蚜虫可能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农药使用方法不当:包括用药剂量不准确、用药时间不合适、施药方式不正确等。例如,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会对小麦产生药害,同时也会污染环境;用药剂量过小,则达不到防治效果。用药时间过早或过晚,也会影响防治效果。施药方式不当,如喷雾不均匀、漏喷等,会使部分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从而继续繁殖和危害。

- 轮作倒茬不合理:长期连作小麦,会导致土壤中某些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害虫积累增多,病虫害发生加重。而合理的轮作倒茬,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小麦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以及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

大量贩卖小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合法性

1. 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 从事小麦贩卖业务,需要依法注册成立企业,并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明确经营范围包括粮食收购、销售等相关业务。

- 根据规定,可能还需要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等特殊行业许可,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 遵守国家粮食政策法规

了解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粮食流通、价格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不得在粮食收购中压级压价、抬级抬价,不得囤积居奇、操纵市场价格。

二、质量把控

1. 源头采购

选择可靠的小麦供应商,如大型农场、合作社或正规的粮食生产基地。可以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种植环境、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小麦的品质和来源可靠。

- 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约定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价格等条款,保障双方权益。

2. 质量检测

- 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在收购小麦时,对每批次的小麦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水分含量、杂质率、容重、不完善粒等指标。

-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要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确保销售出去的小麦质量合格。

三、仓储管理

1. 合适的仓储设施

建设或租用符合标准的粮食仓库,确保仓库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虫、防火等功能。仓库的位置应便于运输,减少物流成本。

- 根据小麦的储存特性,合理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小麦因储存不当而变质。

2. 库存管理

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对入库、出库的小麦进行详细记录,做到账实相符。定期盘点库存,及时掌握库存动态,合理安排销售计划。

- 注意小麦的保质期和轮换周期,避免长时间储存导致质量下降。

四、销售渠道

1. 传统销售渠道

与面粉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小麦原料。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商务洽谈等方式拓展客户资源。

- 与粮食经销商合作,利用他们的销售网络将小麦推向市场。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明确销售价格、数量、交货方式等条款。

2. 现代销售渠道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小麦的线上销售。建立自己的电商店铺,展示产品信息,提供在线下单、支付、物流跟踪等服务。

- 借助社交媒体、农产品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和销售,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物流运输

1.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根据销售距离、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安全性等因素。

- 与专业的物流运输公司合作,签订运输合同,明确运输责任和义务,确保小麦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客户手中。

2. 运输过程中的保护

- 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小麦受潮、受污染、受损。例如,使用密封良好的运输工具,对小麦进行包装和固定,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散落和碰撞。

六、风险管理

1. 市场风险- 关注小麦市场价格波动,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 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避免因市场需求下降而导致库存积压。

2. 自然风险

- 购买农业保险,降低因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病虫害等)导致的小麦减产或质量下降的风险。

- 建立应急预案,在遇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 信用风险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合作。可以通过查询客户的信用记录、了解其经营状况等方式,降低信用风险。

-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销售和收款流程,及时催收货款,避免出现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