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又拜名儒宋濂门下,深受其器重。朱允炆即位后,遵太祖高皇帝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其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去年,方孝孺又值文渊阁,被朱允炆尊以师礼。

朱允炆读书每遇到疑难问题,均宣其御前讲解;凡有国家大事,也命其坐前批答。朝廷的接连兵败让朱允炆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只能让方孝孺帮忙想想办法,教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方孝孺知道此番朝廷在夹河之战和藁城之战的失利已经让己方的优势荡然无存,再硬着头皮打下去,朝中就真的陷入无兵无将的局面了,为今之计也只有拖字诀,延缓燕王南下的节奏,尽量减少正面战争,为齐泰、黄子澄募兵,朝中军队恢复元气争取时间。

方孝孺思虑了片刻便开口谏言,“陛下,臣以为陛下可传信于燕王,使其知晓齐泰、黄子澄已经被陛下罢黜,露出愿意和谈之意,先观燕王动向在做决策。”

朱允炆点了点头,“眼下也只有如此了。”

正吞并于大名府的朱棣听闻了齐、黄二人被罢黜的消息。他深知这大概率是朱允炆的缓兵之计,可自己以靖难之名起兵,作息还是要做全套的。朱棣仔细思考了一番后还是决定上书和谈,一方面燕军接连经历两场血战需要休整,另一方面也可借机探一探朝廷的虚实。

朱棣亲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却又暗藏机锋的书信,派人送往了京城,信中写道:“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不敢撤兵。”那话语里的意思很明显,虽然齐泰和黄子澄被罢黜了,可之前他们所谋划的削藩之事已经造成了如今这样的局面,而且朝廷也并没有废除削藩之策,所以燕军是断不能轻易撤兵的。

书信很快就到了朱允炆的手中,年轻的建文帝看着那封信,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当即招来方孝孺,与其一同商讨应对之策。方孝孺手抚长须,目光深邃,在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燕王既然有求和之意,那便有可利用之机。我们不妨借此机会遣使回报燕王,佯装答应和谈,以此拖延时间。同时,可暗中命人在燕军中散布朝廷即将罢兵的消息,懈怠其军心。而另一边,陛下可令辽东等军队迅速出击,攻打燕军后方,迫使燕王回军,待时机成熟,便可前后夹攻,如此,燕王之乱或可平息。”

朱允炆听着方孝孺的这番谋划,觉得甚为有理,连连点头,开口问道,“先生以为何人可以担此重任?”

方孝孺将自己熟悉的朝中官员的名字在自己脑海中一一扫过,最终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选,“陛下,臣以为大理寺少卿薛嵓可以胜任。”

朱允炆当下便下令命薛嵓前往大名府燕军营地,去见朱棣,不仅要传诏表明朝廷和谈的诚意,还要秘密在军中散布那些事先准备好的消息。

薛嵓领了旨意,不敢有丝毫懈怠,快马加鞭地赶往燕军驻扎之处。当他终于见到朱棣时,强装镇定,高声说道:“朝廷言殿下旦释甲,暮即旋师。”

薛嵓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只要燕王您肯早上放下武器,解除兵甲,朝廷这边傍晚就能罢兵,朝廷是真心想要和谈,结束这场战乱的。

朱棣听了这话却是冷笑一声,他目光如炬地看着薛嵓,冷哼道:“你这话,莫说是本王,便是那三尺小儿,也是骗不过的!如今这局面,岂是说罢兵就能罢兵的?朝廷之前削藩之举步步紧逼,本王起兵也是迫不得已,若此时轻信了你这等言语,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