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新皇登基 (2 / 2)
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就在那一刻,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从那宝座蔓延开来,笼罩着整个大殿,让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皇权的威严与庄重。
文武百官此时再次齐齐下跪,山呼万岁,那声音如滚滚雷鸣,在大殿内久久不息。这呼声,似在向整个大明江山宣告它们的新主宰已然诞生,也似代表着万千百姓,恭迎这位新的统治者,期许着在他的治理下,大明能够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朱棣坐在宝座上,俯瞰着群臣,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这皇位,他等了太久太久,期间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此刻,终于真正属于他了。而从今往后,大明的发展方向,全都要靠他来掌舵,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上下一片忙碌景象,众人都在为新朝的诸多事宜马不停蹄地操劳着。与此同时,新皇登基的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开始向大明各地传播开来。
到了二十日,一件棘手却又不得不办的事摆在了众人面前——葬建文皇帝。对于建文皇帝朱允炆,朱棣的心情着实复杂。毕竟,那是自己的侄子,曾经也是大明的天子,可在这场残酷的叔侄争位的权力斗争里,两人却站在了对立面,成为了对手。
如今,朱允炆下落不明,只留下这需要妥善安置的后事。负责操办此事的礼部官员们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朱棣下令以天子之礼下葬朱允炆,礼部官员们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严格按照礼制,准备了相应的葬礼规格。棺椁之中,虽不是朱允炆的真身,但也是以马皇后的尸首代替,一切仪式都尽可能地做到庄重肃穆,力求合乎礼仪。
而朱棣本人,却并未亲自到场,只是在宫中的一处殿阁内,默默对着那个方向站了许久许久。他的思绪飘远,想起曾经朱允炆年少时的纯真模样,想起那一段看似平和的叔侄相处时光,可权力的旋涡终究是太过强大,无情地将一切都改变,让曾经的亲情变得支离破碎,让大明的江山陷入动荡之中。
“陛下,建文帝葬礼已按规制完成。”马三保前来向朱棣禀报。
朱棣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如果我这侄儿真的死了,愿他在地下能安息吧。”
说罢,他转身望向窗外,看着那宫墙内的一片天地,心中深知,从今日起,自己要将主要的心思都放在治理这个国家上了,过往的恩恩怨怨,都该随着这场葬礼,暂且放下了。
新朝初立,可谓是百废待兴,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朱棣去处理。朝堂之上,那些追随自己起兵的将士们,他们的从龙之功需要进行封赏,要论功行赏,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耀与赏赐,方能对得起他们的付出与忠心。
吏治也亟待整顿,在之前的战乱中,大批官员或逃走,再加上一批待治罪的建文旧臣,导致众多官职空缺,急需选拔新人来填补,以保证朝廷机构能够正常运转。
那些选择归附自己的文臣武将,也要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因材施用,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而对于那些曾在靖难之役中摇摆不定的官员,则需要仔细甄别后再决定如何任用,要做到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还有那些冥顽不灵的建文旧臣,他们的处置也是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既要维护朝廷的稳定,又要彰显新朝的宽容与威严。
除此之外,建文帝的下落,也始终是朱棣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他还要派人继续去寻找,毕竟这关乎着大明江山的安稳以及诸多后续事宜。
真正做了皇帝,朱棣才深切体会到这位置并非像世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如今虽说靖难之役功成,自己已然登上大宝,可时局依旧不稳,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在战乱之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亟待恢复元气。百姓们渴望着安稳的生活,农田水利设施在战火中损毁严重,需要大力修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让百姓们有饭吃;商贸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曾经繁荣的市场如今一片萧条,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让其重新繁荣起来。
而且,北方的边境始终是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朱棣多年镇守大明北境,深知蒙古诸部一直对大明虎视眈眈,始终是个威胁,军队也要重新整饬,加强边防力量,才能确保大明的边疆安全,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朱棣在心中默默盘算着这诸多事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艰巨无比,可既然已经坐在了这个皇位上,那就绝不允许自己有丝毫退缩之意。同时,他也越发意识到,自己迫切地需要一批贤臣来辅助自己管理大明,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是很难将这千头万绪的事务都处理妥当的。
于是,他叫来几位重臣,一脸严肃地开口说道:“朕既为天子,当为大明谋万世之福,如今新朝伊始,诸般事务繁杂,朕与诸位需齐心协力,不可有丝毫懈怠。”
一应重臣们赶忙应道:“谨遵陛下旨意,臣等定当鞠躬尽瘁,辅佐陛下开创盛世。”
在这风云变幻的日子里,朱棣正式开启了他的帝王之路,而大明,也即将在他的统治下,书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只是这篇章里的辉煌与坎坷,都还等待着时间去一一揭晓,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朱棣已然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那未知的挑战,去铸就大明的辉煌。
第一卷(完)
喜欢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请大家收藏:(
)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