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文渊阁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四周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然而此刻,这静谧的氛围却被一场激烈的讨论所打破。

且说王珏赴山东治理蝗灾凯旋而归,陈寿反复琢磨王珏留下的治灾妙策,心中对其钦佩之意油然而生。

瞧那王珏,一个尚未及弱冠之年的青涩少年,竟能思谋出如此繁复且精妙的应对之法,足见他对蝗虫的诸般习性,以及山东的气候地理状况,皆有着超乎常人的透彻了解。

尤为可贵者,王珏不惧路途遥远、灾区艰难,毅然亲赴前线,引领百姓与蝗灾奋勇相搏。也正因如此,世子才会对他委以重任,遣其前往山东赈灾。

可以说,全赖王珏的驱蝗灭蝗之法,那频频遭受灾厄的山东之地,才得以在此次蝗灾的肆虐下挽留住诸多生机,日后再遇蝗灾,想必亦能多几分镇定与从容。

陈寿念及王珏至今仍未获朝廷官职,不禁暗自焦急。据王珏所言,他于农耕之技、交通之要、水利之理等诸多方面,皆有深刻且独到的见解。似这般天赋异禀的大才,若不能早日被朝廷启用,为大明社稷贡献心力,岂不是陛下与万千百姓的巨大损失?

陈寿绝非那等贪功图利之人,此次山东赈灾之行,若论功绩卓着者,首推王珏无疑,此乃众人有目共睹之事,任谁也无法将其功绩窃夺。

思索及此,陈寿当即挥毫泼墨,写就一道言辞恳切的奏折呈递朝廷,于奏章中极力颂扬王珏的卓绝才华,诚挚请求朝廷予以丰厚封赏,同时,亦为王珏提出的山东的灾后重建以及日后长久的蝗灾防治事宜,向朝廷谋求有力的扶持与援助。

陈寿的奏折入京未几,世子朱高炽为王珏请功的奏折亦随后而至。朱棣向以赏罚分明而着称,何况王珏在那靖难之役中本就建有不小的功勋,自己此前已然两次对靖难功臣大行论功行赏之举,照理说,此次亦应对王珏有所恩赐。如今王珏于山东蝗灾的救援大业里再度立下赫赫功劳,若依旧漠然视之,毫无表示,恐将寒了众人之心。

只是究竟赐予王珏何种官职,方能匹配他的功绩与才华,让他有用武之地,朱棣一时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踌躇之中。

这一日,早朝过后,朱棣特意将户部尚书夏元吉、工部右侍郎金忠、兵部尚书茹瑺留下,又召集文渊阁众臣齐聚一堂议事。

待众人皆已到齐,朱棣神色凝重地率先开口道:“此前山东遭遇蝗灾,幸得众人齐心努力,如今灾情已然平复。山东参政陈寿上奏朝廷,恳请朝廷对山东的灾后重建予以大力支持。朕思量再三,拟命宝源局速速铸造农具,分发给山东那些饱受战乱与蝗灾双重折磨的穷苦黎民。至于其他诸如水利设施修缮等诸事,可责令山东当地官员自行组织民夫徭役妥善处置,众卿对此安排意下如何?”

杨士奇微微欠身,毕恭毕敬地拜道:

“陛下圣明烛照,山东接连遭受灾劫,此刻正值灾后重建的关键节点。陛下此前已然降旨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如今又以农具相援,助农复产,此等举措定能解百姓于倒悬,缓燃眉之急。”

朱棣微微点头,见众人并无异议,遂轻声说道:

“既如此,胡广,你稍后便精心起草诏书,将此事速速落实。”

言罢,朱棣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继而话锋一转,问道:

“户王钦此前揭发历城侯盛庸罪状,都御使陈瑛今又弹劾盛庸心存怨恨,图谋不轨,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此事?”

当下众臣多系归附朱棣的建文旧臣,面对盛庸这等敏感之事,一时间皆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表态,议事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而尴尬。

良久,金忠挺身而出,拜倒在地,奏道:

“陛下,此前盛庸已然辞去官职,如今仅余爵位在身。陈瑛所奏虽暂无确凿实据,然其言辞凿凿,亦不可全然忽视。陛下不妨暂且先夺盛庸爵位,令其闭门思过,以观后效。”

朱棣见其余众人皆缄默不语,未作表态,只得微微点头,旋即切入今日的核心议题:

“此前山东蝗灾,世子遣王珏前往救灾,其所提驱蝗灭蝗之法诸位中的大多数想必已经看过。如今灾情已过,陈寿上奏称王珏之法效果显着,请求朝廷对其予以封赏,世子亦上书请论王珏靖难之功,与救灾之功一并行赏。诸卿以为,该如何对这王珏进行封赏,方为恰当?”

杨士奇、解缙、黄淮、胡广、杨荣、金幼孜、胡俨身为内阁官员,皆已细细审阅过陈寿与朱高炽的奏章,对王珏在山东赈灾过程中的卓越功绩自是心知肚明,然对其靖难之功却知之不详,故而一时之间皆难以即刻发表见解。

黄淮眼珠轻转,思索片刻后起身拜道:

“陛下,此子在山东的救灾之功,臣等已然明悉,然对其出身来历、所学所悟以及品行才学等,尚不明就里。金侍郎久随陛下左右,想必对那王珏颇为熟悉,还望不吝赐教,为臣等解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棣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今日特意召金忠前来,正有此深意。目光转向金忠,和颜悦色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