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诱饵? (1 / 2)
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在福建与广东的交界处,离岸五十余里处,有座海岛,名为南澳。
当年,故宋三末帝的两后两位,帝昺与帝昰与保护其逃离福州的张世杰部,本想入驻泉州,却为蒲寿庚所阻,只好继续南下,路经南澳岛,在此驻留。
于是,南澳岛便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比如当年这支大宋的最后一支正规军,曾在岛上海滩挖了三口井,名为龙井、虎井和马槽井。
据说,这三口在海滩上的井,即使被海水淹后,依然能淘去海沙,涌出甘甜的淡水,很是神奇。
无论如何,这也是皇帝留下的足迹。也让此岛在当地人眼中,多了一层可供炫耀的资本。
可是,大宋亡于异族,一个逃亡的幼帝留下的这些痕迹,到底能有什么意义?
谁知道!
世人总喜欢以祖上曾经如何,来体现自己的底蕴与骄傲。却不知道再辉煌的过去,都有着一段令人难以启齿的难堪。
诸如强汉,诸如盛唐。
更何况是在世人眼中,懦弱至极的故宋。
然而,就是这样懦弱的故宋,在灭亡之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依然有着无数的勇士,为了故国而不惜抛洒热血,不断地对一统天下的元军,发起如同以卵击石般的反抗。
可惜,这种反抗,大多只是集中于东南的福建、广东与江西。
也许,这才是先人的足迹,对于后人最大的激励与意义所在。
至元十七年,漳州陈吊眼率畲民起兵抗元。有邵武高日新、福州林天成、南剑州丘细春群起响应。
至元二十年,福建政和黄华再次起兵,有浙东吴提刑等人率部响应。
同年,盐贩陈良臣在广东香山、惠州起兵。次年,欧南喜在东莞,黎德在海州起兵反元。
而崖山战败后的十余年中,最大的一支反抗力量,则来自福建汀州的钟明亮。
至元二十四年,畲民钟明亮起兵,迅速聚集十万义军,狂扫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边界之地。在其影响之下,广东董贤举、江西丘元、漳州陈机察、泉州陈七师、兴化朱三十五等,纷纷起兵呼应。
数年之间,东南几乎糜烂。
又有漳州江罗、婺州叶万五、广东湖南瑶民,相继起兵。
然而,大宋终究已经故去,民众虽然还在抗争,皇室却早已断了脊梁骨。
杭州赵氏随着幼帝与太皇太后北迁,全都成为忽必烈鞭下乖巧的绵羊。泉州赵氏,被蒲家屠戳殆尽。唯有福州赵氏,尚有幸存,却纷纷改名换姓,避入人间,再不敢露出脸面。
于是,无人可持牛耳。
起兵者越多,形势却愈加艰难。
到去年底时,十几路义兵被元军分而击之,各自溃败。今年年初,数次投降又屡屡起兵的钟明亮,终于还是病故于赣州。
余众,鸟兽而散。
其中一支数百残兵,泛海而至南澳岛,落草自称海贼。
对于任何一支反抗政府的武装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生存。
不能合理合法收税的军队,想要维持巨大的开销,无非是两条路。一是杀官抢劫府库,二是杀富劫其钱粮。
杀官要面对官府的武装与难以攻克的城墙,除非具备了一定实力,或是实在走投无路,一般的义兵轻易不会作此选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