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事业(下) (1 / 2)
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上回说到李羿的宣讲会遭遇了儒家几个流派的无视,而刑部尚书韩规韩大儒正式开启了问答环节,那么李羿的回答是否能让这位法家主事人满意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听完李羿的回答,韩规摇头道:“并不满意,三圣举仁德游列国,却无用武之地,而我法家富国强兵倍受推崇,只因我们是力行派!法家最不喜欢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特别是针对孩子,他们是大魏的未来,更是大意不得,所以李乐府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若还不能让我满意,那我法家也只能和之前几家一样,口头支持了。”
韩规的态度让李羿想到了前世工作中遇到的甲方,他们的乐趣似乎就是折磨自己,李羿在脑海中搜索了所有前世关于法家学说的记忆但是只想到了商鞅和韩非子,而相关书籍文章却一篇也没读过,唯一一句和这二人有关的名言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然而这一句在此情景之下也毫无用处啊!
汗水从李羿额头沁出,后背也开始发凉,从他穿越到现在,第一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诗雨看出了李羿的紧张,她上前一步递上茶水,笑道:“相公说了这么久,口渴了吧,先喝杯茶。”
李羿接过茶杯,呆呆地看向诗雨,后者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转身面对众人开口说道:“诗雨不才,欲代夫君答韩儒此问,不知可否?”
韩规看着诗雨说道:“方儒本就是我法学大家,此问若是由你来答,我倒愿意听听,只是不知你从方儒那里领会几分真意。”
诗雨行礼道谢,随后开口说道:“先父蒙难之时,我尚年幼,未能从父亲那里学到精髓,只记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那便是:‘治道不法古,依法办事。’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法家主张依法办事,但不能一味循规蹈矩,没有开拓精神,要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韩儒方才所言‘利者规其行,弊者穷其意。’正是担心若是孩子过早接受法家思想,导致他们失去了锐气。
对于这点家夫已然想到,他反复强调的全面发展,一再重申的素质教育,足以说明他对孩子教育不是约束,而是启发,想要创新,没有基础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基石建楼那便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日晒,所以我们所办的学校要帮助孩子们打牢基础,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听了诗雨的话,李羿豁然开朗,他这才明白韩儒发问的真意,顿时来了灵感,放下茶杯来到诗雨旁边笑道:“娘子,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诗雨点头让位,李羿接过话题,摇头叹道:“《劝学》一文中便已提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让孩子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那坚实的臂膀,广阔的胸襟就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助力,而学校可以教给他们的便是如何挥舞翅膀,如何看向远方。
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温床。创新是进步的方法,并非排斥传统,而是一种蜕变,正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不过在那之前,要通过教育为孩子积累足够的知识,为他们的远行保驾护航。”
韩规听完问道:“《劝学》一文?老夫未曾听过,是何文章?”
陶仲文一听这话,笑着凭空一抓,将李羿金笔所书的《劝学》原稿取出,双手送到韩规面前,后者看到陶仲文这般虔诚,双手接过文书,仔细品读,读完之后眼中满是惊喜问道:“此文是何人所作?”
陶仲文笑而不语,李羿也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诗雨掩面而笑,看着几人的表情,韩规意识到了什么,便开口问道:“难道此人就在这里?”
孔修开口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韩规还是不相信这是李羿所写问道:“是陶先生所作?”
孔修摇头说道:“我说韩石头,你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都这么说了还不知道?”
韩规不解,鲁舒笑道:“罢了,韩儒你自己去正厅看看,那里有一幅木札,你看了就知道了!”韩规立刻走了出去,在场其他人围了过来看着《劝学》的原稿,然后一个个皆是赞不绝口。
没多久韩规去而复反,对着李羿行礼道:“修缘你竟有此等警世之作,是老夫有眼无珠,只知你以诗词歌赋见长,却不识得你还有这般高远之意,之前轻视于你,莫要怪罪。”
李羿还礼道:“韩儒言重了,哪里来得轻视,又怎么谈得上怪罪,修缘行事随性,文风缥缈的确华而不实,但这次开办学校,主事之人并非是我。”
韩规连忙问道:“不是你?那要谁来主事?”
李羿指向诗雨说道:“我本意就是将开办学校交于内子管理,她行事严谨稳重,正是不二人选。”
韩规看向诗雨,点头道:“确实合适,唯有她可堪此大任!”
诗雨听到这话受宠若惊道:“诗雨何德何能,只想帮衬夫君,把学校办起来,打打下手,怎么突然间说让我主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羿一开始就打算让诗雨担任“上京第一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他本意就是给诗雨找事干,不能让她闲下来嘛,所以早就设计好了,自己起个头,剩下的全交给诗雨。
陶仲文与孔修对这个安排也很认可,他们知道诗雨的能力,只要给她设计好方向,那么她一定能坚持走下去,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她都能克服,她身上有着一种韧性和坚定。
有了这么一出闹剧,留下的儒道中人便不再犹豫,都选择帮助李羿,自此李羿办学一事敲定,商议过后,定下明日早朝由礼部尚书孔修带头向陛下启奏请旨。
离开君子阁,李羿一路紧紧拉着诗雨的手回到府上,诗雨也欢喜得很,二人高高兴兴地开始准备开办学校的相关事宜,李羿设计校舍、操场,诗雨按李羿授意整理书籍选编教材。全家人都忙碌起来,就连小叶子和月华也都被叫来帮忙装订书本。
翌日早朝,礼部尚书孔修与刑部尚书韩规,工部侍郎鲁舒联名,大魏儒道数家流派联合启奏,请旨兴建学府培养人才。拓跋俊照例问话众臣,儒家各派空前团结,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拓跋俊看向陶仲文,后者出班奏道:“陛下,此事利国利民,既为大魏培养人才,也是儒道授业传承,因此儒道诸派才会如此团结,还请陛下不必多心。”
老阴币一句话说在了点子上,上位者最怕手下联合起来糊弄自己,其实陶仲文的密报早就递到他的手上了,但是这种过场还是要走的。
早朝结束,小太监同庆带着圣旨来到李府,毕竟不是第一次领旨,李羿一家也都习惯了,这次拓跋俊没有吝啬,上京城外划地百亩,拨款白银二十万两用于兴建校舍。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学校终于在春节之前完工。
不过对于这所学校的名字起了争议,所以迟迟没有挂牌营业。对于这种小事,李羿倒也没在意,取个好名字说出去也好听,而他也的确没想到什么好名字,他起的名字叫大魏第一学院。
大家听听多土气,这也不怪他,他是按照中小学标准来设计这所学校的,然而朝廷和儒道中人是按照太学的标准建设的,双方存在认知差异所以大家懂的。
这三个月来,光是编选教材几乎就耗费了李羿的全部精力,他把前世中小学所有要求背诵的诗词和古文都整理了出来,按难易程度编入教材。
这次也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了,肚子里的存货都快倒空了,以后诸位看官想看李羿背诗怕是难了,不过唱歌还是会有的。除了前世记忆中的书本内容,儒家各派也摘选了许多着作名篇编入课本,孔尚书更是格外重视,这项工作不亚于一次修书,也为明年的第一次恩科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然了,李羿除了编撰语文课本,还编写了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科目的教材,特别是道德与法律这门课。韩规韩大儒也是尽了全力,从法家学派中挑选出五名优秀后辈帮助李羿修订课本,之后更是直接留下这五人担任道法课的的老师。
李羿说服了陈良留下担任美术老师,方卓也没有和柳如云回青安而是留在上京出任了副校长一职,当然这是陶仲文安排的,李羿也欣然接受。
对于音乐课的教材李羿也没懈怠,虽然他会的童谣不多,但是能记住的都是经典。为了帮助百灵稳住儒道歌派先行者的地位,也对百灵的修行进行了指导。
例如他将劝诫法门与歌唱融合的法门教给了百灵,让她以此为出发点继续修行,去尝试新的方法,百灵也很努力,虽然进度不快,但总算是找到了方向。
除了这些,李羿特意把柳如云和鲁舒请来一同修订数学课本,原本李羿想留如云姐在上京城教书,可如云姐说青安的妹妹们还要她照看,所以只呆了一个月便返回了青安城。
好在这一个月里,李羿绞尽脑汁把如云姐按在桌前与鲁舒、工部、户部里擅长算学的人把数学课本敲定。之所以李羿没有过多参与,因为他自知数学水平不行,最多啊也就是初中水平,高中都够不上,早都还给老师了。
什么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他看到都头大,好在这算学知识在也并没有发展到多高深的水平,他还算候得住,虽不是绝对的领头羊,但也是佼佼者。
不过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阿拉伯数字成功进入数学课本,为将来大量的账目计算省去了不少时间。面对这种新鲜事物,柳如云与鲁舒等人那叫一个服气,在他们看来也就只有李羿这般高人才能想出这么高深却如此实用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