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万胜永昌 (2 / 2)
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于谦端着酒杯有些发愣,不仅是他,其他官员将领也是如此。
新年朝会赐宴是惯例,但从来都是他们自己贺自己的,就没有听过外面的百姓会对他们产生回应。
陈懋看了看杯中的酒水,不由得摇头感叹,又看向那午门城头处,圣人已经走了回去,若说君舟民水,现在他才深切感受到京城百姓的凝聚力。
这种自发性的凝聚力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对于上位者而言,一句民心可用,就能随意操弄民意。
可是,陈懋耳边传来的一阵阵声音,这声音在心向圣人的人耳中,那就犹如仙;,而在心怀叵测之人耳中,就是一柄悬在脖子上方的砍头刀。
百姓的呐喊声犹如波涛涟漪,不断扩散,让朱祁钰都有些吃惊。
虽说总有皇帝把与民同乐挂在嘴边,可真正能够与民同乐的少之又少。
“民心如山如海,陛下众望所归,直比太祖。”
孙太后笑盈盈看着朱祁钰,都是当皇帝,果然是人比人得死。
有这样的存在,反观有重臣辅佐,有太皇太后铺路,又有太后扶持的那位,那简直是没眼看。
“为百姓做事尔。”
朱祁钰淡然说道:“总有人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其实不过是百姓为了生活而不得不精明一些,然,让百姓富足,生活变好,百姓自然也会知晓。”
“话是如此,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孙太后苦笑,自顾自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继续道:“陛下集亿兆百姓之心,可莫要自谦。”
闻言,朱祁钰点了点头,端起杯子,说道:“朕也是有私心的。”
朱祁钰说着笑了笑,继续道:“这宴席也快结束了,诸位都举杯。”
行酒已经是最后一次,酒宴会在乐伶演奏完最后一曲。
午门下的戏伶随着曲奏挥舞出最后一抹长袖,轻歌曼舞中,内官上前撤掉群臣的案桌,之后仪礼司走到朱祁钰面前,躬身奏告:“禀陛下,宴仪毕,圣驾请回。”
而后,朱祁钰起身,便有司仪官站在城头,高声:“山呼~”
底下官员叩头并应和,道:“万岁!”
司仪官再高喊:“山呼~”
官员再叩头:“万岁!”
最后,司仪官拉长了声音:“再~山呼!”
而官员完成三叩首:“万万岁!”
赞拜谢天恩,以表达对于皇帝的忠诚与祝福。
朱祁钰便是在一声声万岁中离开城头,曲奏也会在此时结束。
曲终人散,按照原本的时间流程,赐宴之后留出来的时间,其实就是皇帝的家宴。
但是,因为朱祁钰将时间给错开,所以行程上就没有那么紧凑,不过,也不会马上就离开皇宫。
午门处的官员正在有序撤离,地面就算干净也要扫一下。
作为礼仪之邦,这样的宴席之后,地上是不会有一点点垃圾,甚至没有洒在地上的酒水。
华夏酒场讲究的就是体验微醺助兴,而不是发什么酒疯,更何况有着御前失仪这种罪责的宴席上。
会同馆里,朝使气氛火热起来,可管不上那么多的礼仪。
地面上有着食物的残渣,四处洒落的酒渍,不同语言的呼喝声,看似豪迈,实则混乱。
原本吵吵闹闹的会同馆突然安静了下来,因为外面莫名其妙传来了奇怪的声音。
现在馆内并非所有人都听得懂官话,赐宴朝使,而朝使的身份十分复杂,其中不仅有国王的臣子,还有各种想要来大明大发一笔的人。
当彼此本来乐呵着交谈的时候,突然有人安静了下来,那么整个周围的环境都会变得格外安静。
唯有馆外百姓的高呼声,似乎震得房顶抖动。
施二姐现在听着【大明万胜永昌】的呼声,也不知道是不是身份上的变化,她都觉得自己有些热血上涌的感觉。
“施使,外面是在喊什么?”
苏刺麻就是那种听不懂官话的朝使,所以便询问施二姐。
闻言,施二姐给苏刺麻翻译了一下,苏刺麻顿时就头皮发麻。
以前的他或许无法理解,但现在的苏刺麻稍微也能理解一点点,这是大明的凝聚力。
从听说而来的华夏各种战争历史,君民一心的朝廷,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为什么会突然高喊,是有这方面的礼仪吗?”
咽了口唾沫,苏刺麻左右四顾,发现会同馆内的其他朝使并没有跟着喊,但心中不确定。
“某不知。”
施二姐摇头苦笑,虽然自己身上流着华夏的血,可离国太久,早就忘却了一些华夏习俗,更不要说是朝廷的各种繁文缛节。
和施二姐她们这桌差不多的是郑义那一桌,对于外面突然发出的声音,郑义等人都极为震撼。
黎朝本就是从大明手中独立出去的邦国,当初黎朝百姓揭竿而起,团结一心反抗,其所爆发的凝聚力,也是能打赢明军的因素之一。
可就算是如此,本质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黎朝的权贵眼中,能打赢明军,那都是他们的功劳,只有这样的想法,在明军退兵之后,他们才会无缝衔接,迅速补上了空缺出来的剥削者位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以为赶走了大明,他们的生活就会好起来,可到头来才发现,黎朝和大明并没有区别。
郑义向同桌的同僚解释着外面口号的意思,神情之中,却露出了明显的羡慕。
大明的百姓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思维凝聚着,而这样的凝聚力,让郑义在羡慕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用权贵的话语来说就是【民心可用】,只有能被他们利用的民心才算是真正的民心,可郑义通过观察,京城百姓的民心并非是单纯的被权贵所利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某也不知。”
郑义面对同僚的询问,回答和施二姐一样。
说着,他们就看到了会同馆的官吏都站到了门口,目光所往的方向,便是皇城的方向。
紧接着,朝使们震惊看到那些人就在门口高喊【大明万胜永昌】。
亲疏之别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
门外之人与门内之人就是国人和外邦人,此时的一道门,直接就隔开了双方不同的身份。
本以为是有人在外面统一指挥什么的,可当看到会同馆的官吏也是如此,朝使们也就放下了这种猜想。
朝使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国家,更不知道什么是国家认同感。
通政司的高谷在报纸中每次宣传大明的各种改革措施,以及各类在京城奋斗上进的工人故事,再加上对于辽地开发宣传,无处不在宣传着同一个国家的概念。
因而,在外的百姓,可不仅是那些纯纯的中原人,还有着一些由外至京城定居的原土司、原领主以及其家眷和附属族群。
对于这方面,现在感触最深的,就要属施二姐了。
虽然她现在坐在位置上,但是她心中也想如那些官吏一样,站到门口,一起呐喊。
可是,施二姐也仅仅是那么想,实际上,内心之中的归属感还未和真正的明人一样强烈。
就算她之前说得再义正言辞也改变不了,旧港不仅是脱离大明数十年,而且在朱祁钰之前,并没有成体系的去灌输国家概念。
本就模糊的概念,施二姐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没有悟出这类思想的土壤。
门外的骚动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恢复成平静。
会同馆也在外面平静后,又渐渐恢复了声音。
不过,大多数都是在自己的圈子中探讨着刚才门外的动静。
就如郑义他们这一桌,大明如今的模样,就算他们继承了华夏的儒学教育思想,也有些难以理解。
至于其他那些落后的邦国,比起关心外面的动静,还不如将心放在眼前的饭桌上。
几杯酒下肚,气氛又开始热络了起来。
京城百姓经过了刚才的齐声高喊,所有人的情绪都显得十分高昂。
虽然午门的鳌山灯看不了了,京城的其他地方也有花灯棚,百姓们在酒足饭饱之后,纷纷走向街头。
夕阳西下,点灯人出现,被点燃的不仅仅是路灯,还有那些挂在棚子上的各种各样造型的花灯,犹如天上的星光,在街道上汇成一条灯带。
在这些灯带下方,是一个个或是抱着孩子,或是牵着妻子,脸上带着微醺,洋溢着笑容的百姓。
入夜的京城,与家人聚餐之后的小摊贩也抓紧时间出摊。
穿梭市井,人间烟火气再次回到了京城的街头巷尾,往日的喧嚣,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绚烂的灯火点亮了整座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