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为人特别能干,自从学会插秧后,只有前两天拿了八个工分,其余每天都是十个工分。

不管是大队长,还是小队长,就是特别喜欢挑知青们刺的大娘们,对着他那都是连声的夸赞。

赵清这些天听了许多关于霍战的事。

什么别看他这个人虽然天天都冷着一张脸,一副不好相处的样子。

但是为人特别有礼貌,一点也没有其他知青看不起乡下人的样子。

什么如果有人请他帮忙,他都不会推辞。

但是有一点,那就是绝对不和女同志接近。

如果有女同志刻意想接近他,和他说话,他都会冷着脸拒绝。

不过,这些都不关赵清的事,这些话对于她来说,也就是打发时间的八卦。

也就是这里的娱乐太少,小孩子还能丢沙包,藏麦垛,跳绳什么的。

她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把书拿出来看,就只能听点儿新鲜的事儿,来打发时间了。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李老太就对着赵清她们道“今天上午你们几个都别去上山了,都去仓库等着分粮食吧,把家里准备好的箩筐和扁担,杂物房的麻袋,都拿到仓库门口,等会装粮食用。”

“知道了,奶。”

赵清几人连忙应声。

每年交完公粮的第二天,都是分粮食的日子。

赵清和赵大丫几个拿着家里的大箩筐,扁担,还有麻袋出门后。

看到好多村民,也都拿着自家能盛粮食的东西,向着仓库那边走去。

来到仓库门口,粮仓的门也已经打开了,前面已经排了老长的队伍。

赵清看到轮到谁领粮食时,记分员报完一家的工分,再报这些工分能分多少粮食。

旁边坐在桌子边的大队长和村长,算一遍确认数量后,再用村民带来的麻袋给村民称粮食。

麻袋不够的,称好一袋后,倒进箩筐里,再继续称。

看着领过粮食,挑着扁担,两头的粮食把腰都压弯了,还满脸笑意一脸满足的村民。

赵清觉得,这些村民的快乐真容易满足。

没多久,就轮到了赵清家。

赵清也跟着上前,好奇的看着他们装粮食。

还别说,这看着给别人装粮食不觉得。但轮到自家了,看着那小麦粒哗哗的往自家麻袋里装,是真挺满足的。

赵清家分了六麻袋,四箩筐的麦子。被赵家富三兄弟都扛回了家,放进了地窖里。

这些得慢慢吃的,别看刚分下来的时候多,但是这可是要吃一年的。

这个地区,小麦一年只能种一次。

李老太又想从吃食上省下些,留给她的几个孙子。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家都是拿细粮,到县城换成粗粮吃的。

在县城,一斤细粮能换三斤粗粮呢,当然,那是在黑市。

在粮站是一斤细粮能换两斤粗粮。所以,她们家饭桌上很少见到白面大米。

都是吃的拉嗓子的粗粮窝窝头,喝的糙米粥。

玉米粥都很少喝。

因为玉米磨的细一些,也是按照细粮的价格换的。

又在山上割了两天猪草,赵清打算去县城拿她的三轮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