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繁杂礼仪,入主句容 (1 / 2)
看看阅读网www.kkshuwu.com
大明:寒门辅臣第七十一章繁杂礼仪,入主句容长揖礼。
晨风吹至,衣角翩翩。
顾正臣身着祭服,拱手回礼:“愿诸位同心,大治句容。”
句容官属、生员、耆老等起身,齐声称然。
四十出头,一脸正气的郭旭走了出来,对顾正臣拱手:“顾知县,在下句容礼生郭旭,时辰已到,还请随我等诣庙祭拜。”
“还请郭礼生导引。”
顾正臣肃然回道。
郭旭看了看顾正臣,微微点头,引着顾正臣、僚属官吏、生员、耆老等进入社稷坛祭祀场所。
句容的社稷坛,远没有金陵的壮观。
只一正方形的土基,上面搭建着三层圆形高台,没有五色土,只有五色绢布。
高台上没有覆盖四色琉璃瓦,只有青瓦。
从外观看,叫它青瓦台也错不了。
社稷坛前面已陈设好了牲酒等物,整整一头肥猪。
按照礼仪规定,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太牢指的是牛、羊、豕,三牲齐备。
少牢,相对太牢少了牛。
像是顾正臣这种知县级别的,只能用猪了,连用羊的资格都没……
礼生是祭祀仪式的支持之人,整套祭祀礼仪谈不上复杂,却颇是麻烦。
“行初献礼!”
郭旭引着顾正臣到了社稷坛之前,喊了一嗓子,一旁的赞礼则高呼“跪”。
顾正臣先跪下。
赞礼高呼:“众官民皆跪。”
句容官属、生员、耆老、百姓等纷纷下跪。
“献爵!”
顾正臣接过跪在左侧,执事递来的爵杯,进献至神位之前。
礼生郭旭拿出祭祀祝文,扯着嗓子,一脸凝重地读道:
“维洪武六年八月,有顾正臣奉命来官,务专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谒神,特与神誓。神率幽冥,阴阳表里……使我政兴务举,以安黎民。予倘怠政奸贪,陷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顾正臣听着祝文,大致意思就一句话:
向神明发誓如何如何,做不到就劈我……
“拜!”
“兴!”
“亚献礼……”
“三献礼……”
“鞠躬……”
“拜……”
“兴……”
一套走下来,社稷坛的祭祀总算是结束了。
那啥,县尊,换个地继续……
风云雷雨坛得去,要不然怎么风调雨顺?
山川坛得去,城隍庙这个少不得,孔子你熟悉吧,这个怎么滴也得磕个头……
顾正臣跟着这一群人来回跑,该死的,这些修祭坛的也是,就不能弄到附近来,非要间隔几里路?
怪不得朱瞻基时期改成了“城隍庙设坛总祀”,这来回跑来跑去,一个上午还没搞完,等到看完孔夫子,已经是下午了……
饥肠辘辘,众人疲惫,可谁都不敢说累。
可怜的是那些耆老,本就是老人,还受这一份罪,跟着跑一圈,神仙保佑不保佑不好说,阎王爷倒有可能会关照关照。
没办法,礼仪就是礼仪,怠慢不得。
从孔子庙出来,顾正臣上马车换了公服。
县丞刘伯钦牵来高头大马,扶着顾正臣上马,众人这才赶往县衙。
经过兴化坊的牌坊,向北是平政桥,过了桥,行不多远,便可以看到一堵照墙。照墙北面是高大的谯楼,两侧修筑有对称式亭子:
东面旌善亭,负责写好人好事;
西面申明亭,负责写坏人坏事。
两座亭子,皆有栅栏阻隔,可观不可入。
再向北,便是句容县衙的八字衙门。
之所以选择八字,据说是尧帝的眉毛形似倒着的八字,看起来很严厉,建造衙门之时还能凸显出庄严气氛,效果不错,一直用了下来。
旁边的墙上,还张贴着是一些公告,一些残破的纸张并没有清理干净。
到了知县大门,顾正臣依旧没有下马,而是骑着马进入了县衙之内,至前面的仪门时,才翻身下马。
“开仪门。”
郭旭喊着,皂吏上前,将仪门缓缓推开。
仪门平日里不开,只有在宣读诏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仪门,以示隆重。
顾正臣作为新上任知县,自然有资格走这一道门,当然,平时还得走东面的小门,又叫“人门”或“喜门”,不能走西面的小门,那是“鬼门”或“绝门”,是给人犯、死囚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